新闻中心
高能时代:政策促环保成果转化
来源:高能环境   |  2012-07-15 总浏览:99495

  刊载于2012年4月25(总第52期)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》杂志

  近年来,生态资源问题日益加重,我国在生态环境治理保护方面做了许多工作,投入大量人力、物力,不断加强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的制订和执法力度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但由于种种原因,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并未得到完全遏制。

  “十一五”时期,《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》将节能环保产业列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首。2012年是我国“十二五”时期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,中央政府将继续加大推动节能环保事业的力度。

  《国家环境保护“十二五”规划》在水环境保护、大气污染防治、土壤环保、生态保护和监管方面做了严格规定,“十二五”期间,我国节能环保产业投资需求将达3万亿元,环保产业机遇空前。

  针对环保政策和企业环境修复技术的相互关系,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》采访了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刘力奇。

  CEI:环境污染日益加剧,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却越来越高。你怎么看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重要性?

  刘力奇:技术是动力,技术和企业经验捆绑在一起,排名第二。不管现在还是未来,法规制度永远占据第一位。值得注意的是,技术分为已经掌握的技术和新研发的技术,现有技术对当前工程非常重要,占据第二,而新研发的技术只是一种储备力量,是未来的驱动力。

  企业应该有一个宗旨原则,绝不拿用户当实验品,给客户用的技术肯定是已经成熟的技术,而重要的是你怎么用技术。道理就像是去医院看病,用的都是成熟的药品,考验医生技术的是如何用药,加多大剂量、先吃哪个、后吃哪个、哪种口服、哪种打针。环境修复也一样,用哪项技术、技术用到什么分寸、如何组合技术,这才是最重要的。

  CEI:怎么理解“科技保障安全”?

  刘力奇:在我看来,这是个原则问题。这个安全不是狭义的安全,而是广义的安全,环境的安全、百姓的安全,当然最后还有公司员工的安全,出了问题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都是技术,没有技术手段的话,所有安全都不存在。

  通过技术,再根据实际情况达到工程当初设定的目的,同时业主、监理、实施企业三方共同检验,所有的这些技术手段都是用来保障安全的。

  CEI:环境与企业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,环保企业如何更好地履行环保职责?

  刘力奇:主要有两点:第一,勇敢的说No,能做的工程项目就做,做不了的坚决不做,应量力而行,我们公司每个月都有几个不做的环保项目。第二,企业要有足够的综合实力,无论是资金、人力资源,或者是手中储备的技术手段,要清楚知道自己的位置,才能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和职责,不辱使命。

  CEI:你怎么看企业在推动环保产业发展中的作用?

  刘力奇:当政府政策法规的指向性是鼓励企业扮演主要角色的时候,企业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,而目前企业对环保市场推动不大。希望可以像美国超级基金一样,企业可以先投入资金,同时企业的回报可以在出让的土地市场中获得相应的收益。

  CEI:“十二五”期间政府通过多种措施推动环保产业发展,《国家环境保护“十二五”规划》的出台为公司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?你怎么看环保产业未来趋势(从环境修复和污染防治方面)?

  刘力奇:从十二五规划来看,我们公司所涉及的两个细分方向上,可望达到8千亿的需求量。目前盈利是6~8个亿,因此从市场份额这个角度来看,规划带来的发展潜力巨大。

  现在国内关于大气和水污染治理的法规有了,而关于土壤的法规基本上还是空白,相对滞后。有资料统计,在发达国家,土壤修复可以占到整个环保产业30%~50%的比例。

  我国相关部门对这个潜力巨大的产业还没有足够的重视,也没有组织各方面对污染修复的规范标准进行必要的探讨。因此不少企业虽然已经研发出各种修复技术的方法,并试验和完善了各种技术方案,但苦于没有相关标准,因此企业很多创新成果迟迟无法得到推广应用。市场巨大,政府将来的法规进一寸,退一寸,就意味着几千亿市场的震荡。

  本文作者系《中国经济和信息化》杂志记者

分享到:
微信客服